首页 / 构建绿色能源新发展格局 践行“两山”理念的苏能样本
构建绿色能源新发展格局 践行“两山”理念的苏能样本
发布时间:2023/12/11 浏览次数:197

文章来源:苏商精英大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湖州安吉县余村靠着优质的矿石资源成为了当地的“首富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污染代价。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余村人转变发展思路,作出了由“石头经济”向生态旅游经济转变的抉择,实现了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转型蝶变。


图片


18年后,“两山”理念的思想光辉为百年徐矿绿色转型指引着方向作为徐矿集团优质资产的“集合地”、省际能源合作的“主平台”,苏能股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将“两山”理念融入产业布局、矿区转型、企业治理,形成了绿色理念、绿色矿山、绿色产业、绿色矿区、绿色治理的新发展格局,“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全体苏能人的“幸福靠山”。


聚焦循环低碳,智能高效赋能绿色转型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苏能股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之路,积极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的思路,大力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实现传统煤矿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转变。坚持“智能生产、高效转化、循环利用”思路,大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全面建成“绿色徐矿”,争创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全国样本。截至目前,已建成2座智能化示范煤矿、1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苏能股份张双楼煤矿在全国首创矿井水循环再利用,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由“一煤独大”向“多能协同”转变,坚持“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思路,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逐步打造光伏、海陆风电、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围绕大通道布局大基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形成以能源大基地为支撑、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融合、产业链与供应链相畅通的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


苏能股份乌拉盖电厂作为苏蒙两省区首个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按照“低排放、低煤耗、低水耗”“三低”目标设计,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绿色环保的百万褐煤发电机组。未来,苏能股份将继续坚持现有能源项目的绿色化改造升级,绿色生产已经成为苏能发展的主旋律。


聚焦企地协同,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治理


随着徐州本部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矿区的转型发展成为徐矿的“必答题”。苏能股份以“两山”理论指导老矿区转型实践,为地方贡献了“金山银山”,留下了“绿水青山”。


苏能股份始终秉承“把企业效益实现好、把职工利益维护好、把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三好愿景”,把“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地方、贡献地方”作为重大使命,积极共建企地协同命运共同体。把采煤塌陷区治理作为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累计投入资金50.77亿元,协同地方政府治理采煤塌陷地22.4万亩,使煤矿“疮疤”变宝藏,将昔日的采煤塌陷区打造成了潘安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等生态景观,采煤搬迁集中建设的马庄村、车村、汉居雅苑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为推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苏能贡献。


同时,苏能股份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21项“绿色闭坑”系列关键技术,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研究形成了生态型土地复垦整治技术,创出了衰老矿区生态修复的全国样本,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论文116篇,成果被编入《采空塌陷防治工程设计规范》等8项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在全煤行业被广泛推广应用,为推进行业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苏能智慧和苏能力量。


聚焦顶层设计,深化改革推进绿色发展


苏能股份准确把握能源实体企业发展定位,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绿色转型。“一核两极”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苏能股份下一步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遵循。


在高质量推进煤电基地建设和煤炭贸易网络构建的同时,苏能股份加快推进4320兆瓦火电机组的建设;按照“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的思路加快布局新能源,截至年上半年,完成新能源项目立项45个,已建成项目21个、在建项目4个。


孟浩


编辑:王   静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