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民生是一幅悠长的画卷,幸福是其中最美的底色。
五年前,在徐矿集团第八次党代会上,一句掷地有声的承诺至今言犹在耳——“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五年后的今天,职工收入实现翻番,民生福祉显著提升,一个接一个幸福“大礼包”如春风送暖,具有徐矿特色的企业“家”文化沁润着每个职工的心田,激荡起共建共享徐矿大家庭的澎湃力量。
守护稳稳的幸福,职工生活有保障
“一定要把企业效益实现好、把职工利益维护好、把社会责任履行好。” 2017年6月22日,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在一堂“旗帜鲜明讲政治”专题党课上深情说道。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徐矿集团新的领导班子面对人心不安、信心不足、发展不稳等重重困难,心里装的是职工,发展为的是职工。
曾经有过“矿关了、人去哪”担忧的徐矿集团救护大队队员刘立洲,至今仍忘不掉当年收到转岗通知的情形。在他看来,从矿山救援“转行”到城市应急救援,是企业送给职工的“定心丸”,再没有什么政策能比“给岗位”“给预期”更贴心。
“感谢集团公司党委关心,如果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2023年春节前夕,因病在家休养的张双楼矿职工谢某见到前来走访慰问的徐矿集团工作人员,激动不已。之前经过8个月住院治疗,谢某花光了家中积蓄,生活变得入不敷出,在集团工会的帮助下,他申办了产业工人互助基金,缓解了燃眉之急。
2022年金秋入学季,一封由新安煤业公司职工朱安顺孩子署名的感谢信,寄到了徐矿集团总部大楼:“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企业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我们姐弟3人继续求学……”不久后,一封回信如期而至,勉励3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生活有态度、充满正能量的人”。在徐矿集团,像朱安顺家这样的受助案例不止一个。2017年以来,徐矿集团“金秋助学”资助范围覆盖了大学、高中、职高、中专、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读和新入学学子,6年来已累计资助学子4553人次,发放助学金900余万元,实现了助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徐矿集团党委始终把民生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最困难的职工入手,从最需要帮助的基层入手,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用实际行动兑现铮铮誓言,让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一寸徐矿人拼搏奋斗的地方。
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职工期盼有回应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面对这个“时代之问”,徐矿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扎实作风和务实举措全力做好惠民实事的“加法”和急难愁盼的“减法”,让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职工,不断迈出打造共同富裕国企示范的坚实步伐。
在异地创业的徐矿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路远”。有时候想出门办点事,却经常“上路几公里、一走大半天”。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异地职工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徐矿集团民生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条条便民街、小吃街、民俗街在井口旁、广场内、公寓边修了起来,一段段公路、网路、电路、邮路纷纷通向大漠戈壁,一家家西点屋、干洗店、健身房、理发室、电影院开在了职工每天下班的必经之路上,成为徐矿人口中津津乐道的“幸福事”。
“临时支护与锚杆作业时,头顶多了永久保障,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省去了人工前窜梁和持钻扶钎的麻烦,工艺流程更加简化”“再也不用一边拖风管、一边拽水管、抬着锚杆机来回折腾了”……党代会召开前夕,走进各单位生产工区,职工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智能化采煤”的好处。到了傍晚,结束一天战斗的“黑小伙”们走出井口,走进食堂,端上饭菜来到智能就餐窗口,只需一秒“刷脸”,便可以尽情享用热气腾腾的舌尖美味。智能化建设,在助力徐矿集团实现转型发展的同时,也让四万职工沉浸式体验到了“智”联万物、“慧”享生活的便捷。
在郭家河煤业公司,综采工区职工何永涛回想起这几年“一路向上”的经历,脸上堆满笑容:“当选兼职工会副主席、走上管理岗位、参加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是产改‘十条’让我们的身份变了、收入提了、腰杆硬了!”得益于徐矿集团一系列产改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像何永涛这样的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先进评选中的名额比例超过70%,其中4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分别获评“大国工匠”“江苏工匠”,5人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
“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0至100000元、5000至20000元、1000至10000元……”去年夏天,当各单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看到徐矿集团新出台的“人才九条”后,眼睛里更亮了:“这几年,企业推出了很多好政策,让我们搞科研、带项目都能享受到真金白银的补贴,太实惠了!”
从衣食住行到娱教医养,从关键“大事”到特殊“小情”,回顾近年来徐矿集团党委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实施的每一项工程,无不彰显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责任担当,无不体现出“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厚重情怀。
擦亮“家”文化品牌,职工心底有共鸣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徐矿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也迎来了业兴家旺的好日子。打开久久为功促进共同富裕的徐矿画卷,每一张笑脸背后都镌刻下用爱建“家”、用情护“家”、用心持“家”的感人故事,每一段故事里都浮现出“家”和万事兴的温馨图景。
看过今年4月28日“百年筑梦”徐矿集团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文艺汇演的职工至今还在回味,节目中以“家”为主题演绎的“徐矿之路”,唱响了四万家人一起想、一起拼、一起扛、一起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懈奋斗的激昂旋律,讴歌了忠诚、坚守、奋斗、担当、情怀的新时期徐矿精神。
身处异地边疆,离家千山万水,如何让职工心无旁骛、安心工作,切实感受到徐矿大家庭的温暖?这是徐矿集团党委一直在努力思考并着力解决的大事。
在天山矿业公司,参加工作11年的综采二区职工赵书金,从刚开始住在四人一间的“大宿舍”,到后来搬进两人一间的“标准间”,再到现在升级为组合橱柜、数字电视、全自动洗衣机等一应俱全的“安平公寓”,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找到了“跟家里一样”的感觉。
在夏阔坦矿业公司东南角,一汪清潭静静卧于群山环抱之中,与周围粗犷豪放的赤色砂岩形成强烈对比。岸边,白杨、垂榆、红柳亭亭玉立、清新脱俗,芦苇、蒲草在风中颔首低语、摇曳生姿;水中,一座“小岛”被碧波围绕,成为无数禽鸟的水上乐园。每当夕阳西下时,总会看到儿童绕着“家和万事兴”的景观雕塑追逐嬉戏,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同样的“家”文化底蕴还出现在各单位“颜值”满满的职工书屋中:在华美热电公司,包含3万余册图书、400余种主流期刊的“数字化阅读一体机”令人眼前一亮;在郭家河煤业公司,20多个门类共6千余册图书“藏”于“有声图书馆”的二维码中,吸引过往职工一“扫”而光;在华东机械公司,“以书会友”“知书明理”“书山畅游”等特色活动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徐矿集团各单位将建设实力强、职工富、形象好的徐矿“大家庭”作为奋斗目标,积极推进以“百年徐矿,业兴家旺”为主题的“家”文化建设,不断拓展文化兴企思路,创新文化兴企方式,在切实增进职工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春无遗勤,秋有厚冀。站在新起点上,紧跟徐矿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重整行装再出发,用拼搏点燃梦想,用奋斗描绘未来,团结一心奔向越来越殷实、越来越富足、越来越有盼头的好日子。
孟浩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