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经济网

随着治疗策略的不断演进,结直肠癌(CRC)的临床多样性促使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和基因”)深入了解其分子特征,以优化治疗。其中,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指的是50岁以下个体发生的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预后较差。
江苏省人民医院孙跃明教授团队与世和基因合作,深入研究早发性结直肠癌与晚发性结直肠癌(LOCRC)的分子特征,比较两者的差异。研究旨在全面挖掘EOCRC的潜在发病机制,以确定针对EOCRC的特定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gery(IF=15.3)。
研究亮点
1、跨越十年的大样本量研究(n=11,344,其中EOCRC578例,LOCRC10,766例),结果具有代表性。
2、首次从分子病理学角度理解EOCRC与LOCRC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3、EOCRC患者具有更高的MSI-H发生率、肿瘤突变负荷和PD-L1表达,这提示其或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4、NGS揭示了EOCRC及LOCRC患者的基因组信息,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研究内容
研究纳入了2003年至2022年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344例结直肠癌患者,包括578例EOCRC和10,766例LOCRC。通过免疫组化测量PD-L1表达,并使用毛细管电泳确定微卫星不稳定性(MSI)。180例EOCRC和90例LOCRC肿瘤组织标本行世和一号
®
大Panel检测,以获得肿瘤特有基因突变,TMB等分子特征信息。
EOCRC倾向于更差的肿瘤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
通过比较临床特征(表1)发现,EOCRC较LOCRC,I-II期肿瘤占比较高,低分化肿瘤占比较高,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占比较高,这一结果表明,EOCRC具有更早的TNM分期,更低的肿瘤分化程度和更差的组织学类型。

表1.ECOCRC及LOCRC临床特征
EOCRC中MSI-H发生率显著高于LOCRC
EOCRC中MSI-H的发生率为10.2%,而LOCRC的发生率仅为2.2%(表2),这一结果表明,EOCRC中MSI-H发生率显著高于LOCRC。此外,MSI-H型EOCRC多为I-II期,低分化肿瘤和粘液腺癌。

表2.EOCRC与LOCRC不同MSI状态临床特征
EOCRC/LOCRC基因突变谱存在差异
对比MSI-H亚型的EOCRC和LOCRC发现,EOCRC在FGFBR2、PBRM1、RNF43、LRP1B、FBXW7、ATM和ARID1A基因上的突变频率更高(图1)。

图1.MSI-H型EOCRC与LOCRC的突变差异
再者,对比EOCRC中的MSI-H与MSS亚型发现,在MSI-H亚型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包括ARID1A、ATM、FAT1、FBXW7和KMT2B(图2)。

图2.在EOCRC患者中MSI-H与MSS的突变特征差异
EOCRCTMB与PD-L1表达水平高于LOCRC
研究显示,在MSI-H型EOCRC和LOCRC患者中,TMB显著升高。值得注意的是,EOCRCMSI-H和MSS型患者TMB均显著高于EOCRCMSI-H和MSS型患者。同时,EOCRC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LOCRC,其中MSI-H型EOCRC患者PD-L1表达水平最高(图3)。

图3.不同微卫星状态下EOCRC与LOCRC的TMB及PD-L1状态
MSI状态与EOCRC/LOCRC预后相关
进一步研究分子病理特征与临床预后发现,在LOCRC队列中,MSS型预后最差,而MSI-L型较好,MSI-H型最好,表明MSI状态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尽管在EOCRC队列中没有观察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OS和PFS的数据趋势表明,MSS型相比MSI-H型显示出相对较差的预后(图4)。

图4.患者MSI状态与生存预后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比EOCRC和LOCRC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发现,EOCRC更容易处于较早的TNM分期,但低分化肿瘤占比高,且组织学类型较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EOCRC的MSI-H发生率显著高于LOCRC,并且与更高的TMB和PD-L1表达相关。这些发现为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此外,研究还强调了MSI状态在结直肠癌预后中的重要性。该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基于年龄的分子差异定制治疗方案有望改善EOCRC患者的疾病管理。
奎尼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