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近日,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能股份”)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报告显示,上市一年来,苏能股份紧紧围绕服务能源资源安全核心功能,加快构建“一核两极”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科技、资本、人才三维驱动,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动能,大力推进“风光氢储”新能源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服务能源资源安全的苏能“新标杆”。

苏能股份作为江苏省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通过建成扩产煤炭资源基地,稳固煤炭市场供应能力,高质量服务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高效推进“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新疆煤电等煤电基地建设和煤炭贸易网络的构建,为国家经济民生进步保驾护航。
数据显示,2023年,苏能股份煤炭产能达到1830万吨/年,为维持煤炭稳定供给,实现煤炭灵活调度奠定基础;苏能股份六大自有矿井原煤总产量共计1690万吨,有序开发包括镍、铝、锂、铁、钴等12种战略性矿产新资源,实现资源增储上产。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苏能股份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围绕“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的发展思路,苏能股份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企地共融与属地5县区签订新能源开发合作框架协议,稳步推进整区分布式光伏建设。

2023年,苏能股份新能源发电总量为6727万千瓦时;截至2023年年末,新能源项目已立项55个、建成22个,新能源装机总容量为80兆瓦,新型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面突破。
同时,苏能股份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智能化矿井建设,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构建矿井智能一体化平台,由“传统开采”向“智能开采”转变、由“规模产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创新”转变,实现地面“一键启停”的智能化开采,为煤矿绿色开采和优质产能释放提供强劲动能。
截至2023年年末,已建成3座智能化示范煤矿、1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1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其中,天山矿业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达到国家I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标准,成为全国首批、新疆首家智能化示范煤矿。
苏能股份把采煤塌陷区治理作为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对采煤塌陷地进行生态修复。截至2023年年末,苏能股份在矿山生态治理方面累计投入资金58.34亿元,协同地方政府治理采煤塌陷地22.66万亩;其中2023年,苏能股份在矿山生态治理方面投入共计29505万元,年度采煤塌陷地治理1585.3亩。

在环境管理方面,苏能股份持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落实环境保护责任,防控环境风险,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切实将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生产运营之中,确保环境管理行之有效,落地有声。2023年,苏能股份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投入环保资金27836.37万元。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也是“双碳”主战场。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能股份董事长冯兴振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苏能股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拥抱国家“双碳”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积极以新质生产力要素赋能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郑晓敏 毕译文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