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亿徐矿”发展成果要让广大职工和股民可观可感可触
“千亿徐矿”发展成果要让广大职工和股民可观可感可触
发布时间:2024/4/7 浏览次数:125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近日,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苏能股份”,股票代码为:600925)迎来上市一周年。一年前,这家拥有百年基业的能源企业蝶变亮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回首一年栉风沐雨奋进路,苏能股份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对外拓展行业赛道,对内激活绿色引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以煤基产业为核心、以开发利用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发展新能源为增长极”的“一核两极”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希望,‘千亿徐矿’的发展成果让广大职工和股民可观、可感、可触。”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围绕苏能股份分红、企业科技创新等话题,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能股份董事长冯兴振接受专访。

当被问及苏能股份上市后,首次分红便派发13.78亿元的原因时,冯兴振表示,苏能股份上市后,致力于稳健经营,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实施了一季度权益分派,共计派发了13.78亿元现金分红,让全体股东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因为优秀的企业不仅要对员工负责,更要对公司股东和投资人负责,让他们享受到公司业绩的红利,感受到公司发展的脉搏。

2023年,苏能股份落实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职工收入增幅超过两位数,稳居全煤行业前列。苏能股份始终把“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把“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作为庄严承诺,苏能股份希望“千亿徐矿”的发展成果,让广大职工和股民可观、可感、可触。

针对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和先立后破的方式,加快企业科技创新,冯兴振说:“我们过去在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让科技创新走在更前沿,尤其是要在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方面下更大功夫。”

2023年以来,苏能股份开始组建能源产研院,聘请了院士、博导和研究机构研发人员,针对“卡脖子”技术和一些在未来产业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克,始终追赶行业前沿技术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赋能。

徐矿集团提出,能源企业要“藏能于技、藏能于企”,这句话化用自“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冯兴振认为,“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粮食安全,我们提倡藏粮于技,实际上能源资源也是一样的。不管是粮食还是能源资源,都关乎国家安全基础,都要依靠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藏能于技、藏能于企”的理念对徐矿集团来说,是坚定地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徐矿集团的发展实践。强调三项重点: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光氢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资源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徐矿集团谋划全面构建现代产业、科技创新等“五大体系”,积极助力江苏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当被问及如何理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如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时,冯兴振表示,作为一家能源资源企业,徐矿集团始终立足于能源资源行业特征和企业发展实际,在把准、吃透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路径等基础上,寻找与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突破点,确保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准确、基础扎实。“我们要依托自己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聚焦发展战略性矿产资源、风光氢储新型能源、增材制造新材料等,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方向,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手段,统筹推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要素创新,加快培育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使徐矿成为能源资源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下一步,苏能股份将以以下六个方面作为总体经营发展的战略:优质能源资源项目开发、煤炭安全稳产、高质量推进电力产业、加强物流贸易、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注重员工和社会责任。苏能股份的目标是创建国际化特大型能源企业,努力在产业与资本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苏珂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