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近日,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公布第三十届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名单。徐矿集团6项创新成果斩获殊荣。
一等奖:徐州矿务集团《大型能源集团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赋能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物资供销公司《大型能源企业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物资供应链管理》。
二等奖:苏能国际公司《国际能源企业以争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的“一带一路”,涉外项目党建管理》、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以打造增材制造高端产业链为目标的技术工程化管理》、阿克苏热电公司《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孟巴项目部《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以打造世界一流煤矿国际服务外包为目标的项目管理》。
徐矿集团入围的6项案例涉及企业管理的众多领域,充分反映了徐矿集团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培育世界一流、攻克关键技术、解决复杂系统和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数云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增强新动力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就,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新趋势、新实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学习借鉴的成功经验,为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鲜活案例。
《大型能源集团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赋能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
徐矿集团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年)127项改革任务,建立具有徐矿集团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推进“智转数改”,大力发展新能源,实施低碳化改造,推进生态治理等举措,赋能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苏能股份在沪市主板顺利上市、江苏省属企业首家首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徐矿老旧矿区改造获评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全国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成为全国百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等标志性成果,成功实现了大型传统能源国企的绿色转型,迈上了高质量发展良性轨道。

《大型能源企业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物资供应链管理》
物资供销公司通过建设物资采购、仓储管理、物流发展三大主题数据平台,横向延伸供应链数字化平台覆盖范围、纵向拓展供应链数字化平台使用深度,采集全域物料主数据SKU约20万条,年业务数据约4000万条,利用多维管理模型,可视化呈现业务全貌,充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推动用数据驱动管理决策、风险识别管控及业务流闭环监管。
《国际能源企业以争创世界一流为目标的“一带一路”涉外项目党建管理》
作为徐矿集团国际业务的窗口单位,苏能国际公司以“五满”治企理念为总引领,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紧盯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开发外经项目,稳健开展以能源大宗物资为主的贸易业务,积极做好以徐矿集团国际商务为主的外事服务,着力构建以外经为核心主业、外贸外事相互协同的“一主两协同”发展格局。
近年来,打造了“一带一路”标杆工程,品牌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双提升;保障项目连续安全高效运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高质量完成对标提升行动,实现了服务效能和治理效能双提质。

《以打造增材制造高端产业链为目标的技术工程化管理》
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聚焦增材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建立健全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为引领,以系统化思维谋划推进重点科研项目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科学统筹协调,凝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确保项目有力推进、有效落实,形成多元正向激励体系,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
该公司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多款新品研发取得突破,核心装备持续迭代升级,主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2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5项国家级及省级项目进展顺利,牵头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22项。
《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
阿克苏热电公司以“对标一流、提质增效,美丽阿电、同心共建”的战略目标为引领,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水平。通过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领航,加大科技管理制度建设和强化激励引导力度,实施“五个着力”和“双体系+标准化”措施,搭建“五聚焦”科技管理实施载体,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企业取得科技创新成果50余项,荣获各类荣誉80余项,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持续改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大型能源企业集团以打造世界一流煤矿国际服务外包为目标的项目管理》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徐矿集团“走出去”发展战略,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以打造世界一流煤矿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为目标,通力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在越洋跨海、追梦逐路的征程中打响徐矿品牌。
孟巴项目部以打造世界一流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为目标,推动“强含水层下特厚煤层多分层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煤炭协会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部连续18年安全运营,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为孟加拉国创造了5000余个就业岗位,10000余名周边村民、手工业者、企业、学校从中受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共建共享,在“一带一路”留下了绿色足迹,为推进当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徐矿样本”。
孟浩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