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较去年增加1600吨、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阳澄湖大闸蟹迎来丰收
较去年增加1600吨、深加工延伸产业链,阳澄湖大闸蟹迎来丰收
发布时间:2023/9/25 浏览次数:182

文章来源:交汇点新闻

随着一声令下,多艘船只从岸边出发,向湖深处驶去,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缓缓地停靠在湖中的围网处。在围网内的小舟上,蟹农俯下身子,拾起湖面上标识物,众人屏息注视,蟹笼缓缓被拉出水面。“出来了,出来了!”随着众人的欢呼,今秋的“第一篓”大闸蟹出水。蟹网上,攀着一只只体肥爪壮的大闸蟹,彰显着一个丰收的季节已经到来。


迎来近三年最大丰产


“我手里的公蟹在5.5两以上,母蟹4.5两以上。”围网内,蟹农李勇笑吟吟向记者展示刚刚出水的大闸蟹。李勇拥有750亩高标准养殖基地水面。他说,从之前抽样捕捞的情况来看,今年四两以上的大闸蟹占比要超过50%,亩产预计超过250斤。同时,今年是风调雨顺的一年,降水量适中,高温天气较少,而且没有台风的影响,因此大闸蟹蟹肉壮且油脂足、膏满度高,口感、肉质、蟹黄等各方面都是近三年来最好的水平。



徐皓同样也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他所在相城区阳澄湖友信蟹业合作社,有湖区围网养殖区近千亩。“今年大闸蟹的亩均存活率要超过80%,是近几年来最高的!”徐皓说,就目前来看四两左右的公蟹、三两左右的母蟹占比很高,“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非常突出,“颜值”更高,肉质鲜美。


“风调雨顺的一年”是记者在与蟹农的沟通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今年势必也是喜悦丰收的一年。“阳澄湖1号”是苏州联合多方研发培育的新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强、性状稳定等特点。目前,“阳澄湖1号”选育基地获评省级良种培育场,而阳澄湖大闸蟹也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是苏州唯一入选的农产品品牌。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顾东华介绍,苏州今年纳入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的池塘养殖面积7.09万亩、围网养殖面积1.56万亩,得益于适宜的天气、企业农户的悉心养殖以及技术人员的努力,今年总产量预计在1.1万吨左右,较去年增加0.16万吨左右。


水产专家表示,今年中秋节日期较晚,大闸蟹成熟度高、产量高,因此开捕价格和售价有所回落。记者通过现场采访,目前四两左右的公蟹、三两左右的母蟹,每只的价格在80元上下。


蟹扣首次使用AI技术


在开捕节现场,发布了2023版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防伪专用标识。今年的防伪专用标识由农产品地理标志图案、溯源彩色可变二维码、AI防伪点码、专用防伪结构件组成,具有法律保护专利,不得仿冒或违规擅自使用。从颜色上看,紫红色用于湖区围网养殖区域,深绿色用于高标准改造养殖区域;从外形上看,首次采用介于椭圆形和菱形之间的形状。



值得一提的是,标识今年首次采用了AI点码防伪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准确、便利的识别方式。记者拿到一个已使用的紫红色防伪专用标识。扫描其背面的二维码后,弹出专用的扫描页面。再次用手机对准标识,显示出2023年版阳澄湖大闸蟹溯源信息,上面标着:您查询的溯源码:31095500231;产地:苏州(湖区);首查次数:1;首查时间:2023-09-25 13:45:28。



“查询次数、首查时间都很关键。一只蟹对应一个蟹扣,如果查询次数过多,显然是异常的。”蟹农金振华说,协会按照每亩600个蟹扣的标准进行发放。他承包了90亩的养殖水面,能领到5.4万个蟹扣。在他看来,这些蟹扣完全不够用,只能先紧着个头大、分量足的大闸蟹使用。


“每亩发放600个蟹扣,这个标准是根据‘863’养殖模式来确定的。”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任姚水生介绍,目前大闸蟹的养殖都严格按照“863”养殖模式,也就是说,每亩养殖水面投放800只蟹苗,回捕600只成蟹,亩产值约3万元。


按照这一发放标准计算,苏州拥有8.65万亩的养殖面积,将发放5190万个防伪专用标识,具体来说是,4254万个深绿色标识和936万个紫红色标识。


继续下滑溯源信息页面,还有公司的具体经营信息、地点、存档照片、苗种、饵料以及捕捞时间等内容。就以徐皓来说,在今年5月份,他拿着水面围网养殖的许可证到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提交养殖信息,经协会验证、录入、许可后,在开捕借的前一天到村委会领取了部分的蟹扣。


深加工实现全季卖


当天,最令记者意外的是,现场展出了不少大闸蟹的深加工产品,比如:蟹肉月饼、熟醉大闸蟹、蟹黄酱等等。对于供不应求的阳澄湖大闸蟹来说,有无必要进行深加工,消费者是否买账?为此,记者采访了苏时记创始人周邦兴。


“对大闸蟹进行深加工是资源的最大利用。”周邦兴解释,目前行业协会每亩发放600个蟹扣,但今年大闸蟹的存活率高,每亩的产量将远超600只。同时,在行业中,以3.5两公蟹和2.5两母蟹为标准,该重量以下的大闸蟹不能称作“阳澄湖大闸蟹”,而这一类大闸蟹也存在一定的比例。



如何实现重量不足或者超产大闸蟹的效益最大化,周邦兴不断探索大闸蟹的深加工,制作出熟醉大闸蟹和蟹黄酱。“过去螃蟹一年只销售一季,每年有不少空窗期,现在通过开发品类,扩充了产品链条,解决了这个难题,实现全季节售卖。”周邦兴说,目前2两的熟醉蟹单只市场售价在59至69元左右,蟹黄酱每80克在79至89元左右。



其实,在常熟,关于大闸蟹产品的创新可不只有这些。就在开捕前,9月20日,全国首个富硒阳澄湖大闸蟹试验项目在常熟落地。富硒阳澄湖大闸蟹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富硒营养剂进行喂养,经由大闸蟹吸收转化为体内的硒蛋白等物质,进而成为富硒大闸蟹。


“通过富硒养殖蟹,不仅使得阳澄湖大闸蟹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还可以增加大闸蟹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还原阳澄湖大闸蟹鲜美的本味,实现提质增效增收。”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秘书长、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朱珍华说,若此次富硒阳澄湖大闸蟹基地试验成功,到10月底,将有2万只经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认定的富硒阳澄湖大闸蟹上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雷 龚琰


编辑:李仲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