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徐矿集团:努力在绿色转型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
徐矿集团:努力在绿色转型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
发布时间:2023/9/11 浏览次数:196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日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办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2023年第8期刊发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署名文章《努力在绿色转型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是经党中央批准成立的、国内唯一以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专长的实体性研究机构。由该中心主办的《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致力于通过扎实开展理论研究、交流学习体会、梳理总结实践经验,引导各方面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增强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实际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本期《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主题为“坚持两山理念,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文章摘要如下:


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为新征程上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拥有141年煤炭开采史、95年党建史的能源实体企业,徐矿集团牢记“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坚定不移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主动作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久久为功促进职工共享发展成果,踔厉奋发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在绿色转型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徐矿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发展系列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的核心要义和深层逻辑,自觉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主动把绿色转型放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全局中来谋划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深刻把握推动绿色转型的根本导向。奋进新征程,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着眼于职工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守“发展高质量,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使命,让转型真正为了职工转、依靠职工转、回归职工转,使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职工,打造收入高、环境美、心情畅的高品质生活。


深刻把握推动绿色转型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作为能源国企,要把推动绿色转型作为自身应该做、能够做、主动做的一件大事,坚定不移干徐矿人应该干、能够干、干得好的事,主动作为、稳妥有序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在确保端牢能源饭碗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现代新型能源产业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高水平能源安全保障。


深刻把握推动绿色转型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作为能源国企,我们推动的绿色转型,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去煤化”“一刀切”,既不能搞“碳冲锋”,也不能搞“运动式减碳”,而是坚持先立后破、破立并举,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同时坚持以煤为基、以矿为本,立足煤来转化煤、延伸煤、拓展煤、超越煤,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在转型的过程中提升发展质量。


深刻把握推动绿色转型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能源国企,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强化战略思维,把推动绿色转型放到践行国家重大战略的“大棋局”中谋势落子,把系统观念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科学把握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统筹推进绿色转型与安全保障、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各方面工作,系统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面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困境,2017年以来,徐矿集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结合企业实际,牢固树立并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产业报国、坚守为民情怀,全面推动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管理运营、能源技术绿色转型,闯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新路,推动百年老矿成功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


聚焦主业,推动传统能源清洁化。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关闭徐州矿区16对衰老矿井。紧扣国家能源战略、行业规划和江苏发展大局,把产业转移到国内西部富煤省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实现了传统产业全面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徐矿集团所属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所属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绿色化运行。徐矿集团《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发展创新技术与模式示范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并位列项目类首位。


先立后破,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坚持以煤为基、以矿为本,围绕转化煤布局产业链,围绕延伸煤布局供应链,围绕拓展煤布局创新链,围绕超越煤布局价值链,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煤电化核心主业,积极拓展油气和光、风、氢、储等新能源。大力发展“分布式+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做到能建尽建,全面打造绿色转型示范,目前已建成光伏新能源项目31个、在建11个,一批整县制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现了新能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重点围绕“外电入苏”通道,大力建设风光火储等一体化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目前甘肃综合新能源基地项目开发有序推进。企地共荣,推动采煤塌陷区治理协同化。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地方、贡献地方”,协同地方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和生态修复。配合地方政府相继建成潘安湖、安国湖、九里湖等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其中九里湖湿地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压煤村庄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集中迁建的马庄村、车村、汉居雅苑等成为乡村振兴样板。


创新思维,推动存量资源盘活系统化。坚持以“满眼都是资源”的理念经营企业,成立资产开发管理机构,对存量资产实行归口规范管理,全面摸清所有存量资产,积极盘活土地、采煤塌陷地、铁路、电网等存量资源,把资源变资产,变“包袱”为财富。积极利用222公里区域电网资源开展配售电业务,用户数量、售电收入双列江苏售电公司首位。利用原庞庄矿工业广场建设的淮海大数据中心,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A级认证。徐矿集团老旧矿区改造项目获评国家发改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提质赋能,推动能源技术自主化。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搭建企企、政企、银企、校企、研企五大合作平台,依托国家能源深井安全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然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徐矿集团煤矿绿色开采地质保障研究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煤炭“碳中和”研究中心、江苏首家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强化百万级褐煤发电机组建设运营、矿井高盐水和荒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煤矿冲击地压防治、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等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打造行业领先、示范性强、综合效益突出的原创技术策源地。


五年转型蝶变、涅槃重生,使全体徐矿人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磅礴的实践伟力。徐矿集团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绿色转型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徐矿力量。


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子。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巩固老矿区成功转型成果,主动作为推进绿色转型,坚持“内部全面落地、遍及江淮大地、走向全国各地”思路,大力发展光伏等新能源;坚持“是矿不像矿、产煤不见煤、采煤不用煤”思路,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化开采利用;坚持“智能生产、高效转化、循环利用”思路,大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全面建成“绿色徐矿”,争创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全国样本。在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中彰显新担当。认真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把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作为政治任务、第一责任、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区外能源基地,加快优化完善煤炭产销供储体系,加快提升应急保供能力,争当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先锋队和生力军。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争取新突破。坚定聚焦主责主业不动摇,坚定推进能源革命不动摇,坚定实施绿色转型不动摇,着力构建以煤基为核心,以开发非煤矿产资源和发展新能源为两极的“一核两极”新发展格局,健全电、热、冷、气多联产产业链和光、风、氢、储新能源产业链,围绕大通道布局大基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形成以能源大基地为支撑、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融合、产业链与供应链相畅通的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培育新优势。高标准谋划和推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围绕绿色转型主线,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大力实施党建领航、绿色转型、创新驱动、人才强企、共同富裕“五大战略”,推动实现资产总额、主业产量、营业收入、利税总额、职工收入“五个翻番”,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奋进世界500强。


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书写新作为。把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不懈追求,把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作为庄严承诺,把徐矿是一个大家庭作为共同情怀,打造品质生活改善示范,确保在岗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稳居行业前列;打造主体地位提升示范,让职工有效参与企业治理全过程,探索具有国企特征、徐矿特色的民主管理新路径;打造精神家园建设示范,深入推进“家”文化建设,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共建共维共享徐矿美好大家庭,在更高平台和更广范围打响百年徐矿文化品牌。


孟浩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