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师承匠心,智创未来。9月9日,在全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南钢举办2023年师徒节活动,旨在传承师徒文化,践行“创新驱动、数智化转型、新产业裂变”三条高乘长曲线,打造一支愿分享、懂分享、会分享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黄一新、黄旭才为南钢工匠学院揭牌
近年来,南钢建立多维度培训模式,大力加强工匠人才培养,取得了累累硕果。为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为工匠人才培养提供广阔平台,人力资源部与公司工会联合成立工匠学院。积极探索工匠学院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工匠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的重要举措,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匠学院是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的基地,更是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展示、交流转化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加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南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指出,今年的师徒节活动内容丰富,令人感动。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南钢的老师、师父、学员们,以及为了南钢学习型组织建设付出辛勤汗水和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黄一新表示:
在南钢,只要想成长、成功,都有成长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南钢能有今天的成就,特别是在当前行业再次步入严冬、陷入艰难境地的严峻形势下,仍然保持好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因为65年来,一代代南钢人的精神和作风,在知识的沉淀和传承、技能的提升、经验的升华等方面薪火相传的结果。当前,南钢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还在不断地前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愈发明显,除了战略、经营的成功之外,更多的是组织力提升,以及干部职工素养、能力的提升。
南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要义明确、亮点多多。南钢目前创办了六期“南钢龙”后备的培养,后面“90后”的C层会越来越多。近年来,南钢高度重视各领域人才的培养,包括研发、管理以及技能型人才,确保南钢拥有稳固的竞争力。9月8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南钢讲解如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欧美国家的成功靠的是创新能级和创新资本,德国、日本靠的是精益管理和工匠精神,这也是南钢建立工匠学院的意义。当前,南钢对大家的学习实行积分制,给予奖励,并进行人才画像,每位员工的成长都有精准的定位。面对南钢的“双主业”发展、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发展、全球化发展,大家都会有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道路遥远。南钢在员工的成长和培训教育方面是不计代价的。师带徒、双百冠、云课堂都卓有成效,南钢员工近一年来的平均学时达到了46.28小时。虽然南钢的培训培养的力度很大,员工成长成才进度也很快,但要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还需加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南钢的“双主业”发展和全球化发展都需要大量人才。进入BANI时代,一切都在变化,每位员工都要有新的能力应对新变化。南钢炼铁“39军”在铁水降本上的表现,为企业高档弹簧钢、汽车用钢降成本带来了新的空间。此外,数字化组织建设,是一个“无人区”,数字化总会有新的形态和新的运行方式,我们要不断地实验、探索,走向成功。在南钢的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中如何发现痛点,如何分析处理,也需要不断地培训提升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每个组织、每名员工的共同追求。南钢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宋志平会长讲到了六种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有非常好的财务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外,还要体现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上,要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人力资源就是第一资源。南钢始终高度重视学习型组织建设,定期开展多元化的内外部培训,让员工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中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地突破固定思维,深耕自我,将组织学习变得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赋能员工职场续航力。祝愿广大干部员工,特别是年轻同志,在南钢持续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为南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活动中,钢铁主业师傅和徒弟代表、新产业师傅和徒弟代表、印尼师徒代表、财务部等分别作了表态发言。百冠赛代表、金秋助学家长代表、学历提升代表也作了交流发言。
孟浩
责任编辑:徐璐 谢虹
阅读原文